全球“氫風”正勁,中國產業鏈公司加速出海
Release time:2024-07-03 Source:国际氢能投资协会
“氫風”正勁,面對國際市場從氫能裝備到整體解決方案需求的不斷提升,國內產業鏈公司瞅準時機,紛紛加快了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

全球綠色轉型催生更多“氫”機會
在全球能源市場向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轉型的大趨勢下,氫能作為一種前景廣闊的清潔能源備受關注。在此背景下,國際氫能市場對產能、技術的需求不斷提高,由此催生的“氫”機會也在不斷增長。
以氫能發展潛力較大的中東地區為例,為減少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依賴,近幾年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阿曼等多個國家相繼拋出氫能發展規劃。
以阿曼為例,為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阿曼能源與礦產部在2022年提出發展氫能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並為此發佈了國家氫能戰略,計畫到2030年每年至少生產100萬噸綠氫,到2040年增長到375萬噸,到2050年增加到約800萬噸。
“從自然條件看,中東地區陽光充足、風力強勁,非常適合採用風能和太陽能等綠電制氫。”有熟悉中東地區能源產業的人士表示,中東地區在地理位置上連接亞洲和歐洲,也為其綠氫消納提供了重要市場。
中國作為全球電解水制氫設備的最大“賣家”,有望在中東地區氫能產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事實上,已有國內企業參與其中。今年1月中旬,雙良節能公告中標阿曼新能源專案,總價值達到5832萬美元,其中就包括4000Nm3/h綠電智能制氫裝備等內容。
除中東地區外,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與地區也在積極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並且對電解槽等產品釋放出旺盛需求。
技術為本,“抱團”出海發揮綜合競爭優勢
今年來還有多家國內“涉氫”公司在海外市場進行了重點佈局。3月初,隆基綠能旗下隆基氫能與全球最大的民營海水淡化公司ACWA Power簽約了中亞首個綠氫專案,雙方約定將在烏茲別克斯坦建設年產3000噸綠色制氫專案的一期工程,預計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3.6萬噸。4月底,三一氫能與澳大利亞客戶簽訂了電解水制氫設備與加氫設備採購合同。
國內企業敢於參與全球氫能業務競爭的底氣,正是來自過硬的技術儲備。
挪威能源諮詢公司睿咨得6月5日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氫國和氫氣消費國,預計到今年底將安裝約2.5千兆瓦的制氫用電解槽。報告還預計,中國每年可生產22萬噸綠色氫氣,比世界其他國家總和多出6000噸。
不難看出,當前我國氫能企業在技術、產能等方面的積累已初具規模。而從拓展海外市場來看,國內氫能企業出海主要包括產品、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三種模式。
“從賺錢角度看,設備廠商會先受益,但從長期參與角度出發,整體解決方案最具競爭力。”有熟悉氫能產業人士表示,氫能企業出海還是應更多考慮戰略佈局,通過“技術出海”帶動“產品出海”,力爭成為海外“本土”綜合服務商。
另需關注的是,全球氫能產業尚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需求漸起的同時,標準認定、政策法規、文化認同等方面的差異或將給後續出海業務帶來一定挑戰。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抱團”出海能更大程度發揮綜合競爭優勢。氫能“出海”可通過整合國內技術方案,協同產業鏈各個環節,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和完善的商業模式,這將有助於提升出海專案的落地可行性。
(資訊來源:氫智會https://mp.weixin.qq.com/s/9dHERagxxDs5qTQgnUtvzg)
國家能源集團首次實現交通用氫全流程品質檢測和氫能乘用車等全車型加氫服務
“氫風”正勁,面對國際市場從氫能裝備到整體解決方案需求的不斷提升,國內產業鏈公司瞅準時機,紛紛加快了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
城市氫觀察|多地組團規劃建“氫港”,氫能應用場景再拓展
“氫風”正勁,面對國際市場從氫能裝備到整體解決方案需求的不斷提升,國內產業鏈公司瞅準時機,紛紛加快了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